很多人想知道,国内自主研发的发动机,热效率到底达到了多少?这里有几个数据:研发实力较强的奇瑞,瑞虎8的ACTECO1.6T,热效率是37.1%;长安汽车的逸动PLUS,其蓝鲸1.4T发动机热效率是37.6%;另外海马的1.6TGDI发动机,其热效率是37%;然而,还有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汽奔腾,其奔腾T77Pro上搭载的1.5T发动机,热效率高达39.06%,这恐怕是连一些合资品牌大众、通用等都难实现的高度。
发动机热效率越高,意味着动力表现与燃油经济性都会更好,提升热效率非常难,但汽车发明的一百多年里,工程师从来没有停止对热效率的追求。年到年整整60年,人类已经能将宇航员送上月球,列车时速已经从60提升到了,手机网络从1G时代进入了5G,但汽油机热效率仅提高了约10%。目前,自主品牌汽油机热效率多在38%以下,奔腾T77PRO的第三代“智擎魔方”1.5T发动机,能实现如此大突破,实在是让人大受鼓舞的一件事。
这些热效率数据,出自中国汽车研究中心,鉴于市面上发动机众多,热效率参差不齐,也可能存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情况,中汽中心作为第三方研究机构,就成立了热效率评定项目组,做一些热效率认证和研究工作。主要目的是对消费者购车服务,因为热效率往往代表着发动机技术先进性。因为奔腾1.5T发动机最高热效率39.06%,也就得到了中汽中心认证的“能效之星”号荣誉。
当然,在行业里,也有另一种声音说,热效率数据不能单独去看,要结合动力输出特性、油耗和排放一起去看,单独把一项数据做好容易,但要把这些相互矛盾的指标都做到很好,那就非常不容易。事实也确实如此,热效率高是一方面,高热效率要在发动机常用转速区间,且转速范围越大越好,这才是最优热效率。
中汽中心并没有公布奔腾“智擎魔方”1.5T发动机的热效率图谱,可能是涉及技术机密吧,但不管怎么说,能把T动力的最高热效率做到超过39%也是少见,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,实现了超高了热效率:
a) 具有11.5的超高压缩比。
b) 双循环技术。部分负荷下实现了米勒循环,有效降低油耗。
c) 采用bar超高压直喷供油,增加燃油雾化效果,使燃烧更充分。
d) 采用DLC涂层和低摩擦技术,减少机械摩擦损失。
e) 有智能热管理模块,实现最优水温下,减少热能损失。
f) 两级可变流量机油泵,可实现机油流量、压力按需调节。
g) 缸盖集成排气歧管。实现冷启动时的快速暖机,降低油耗和排放。
h) 电控活塞冷却喷油嘴技术。这个很少见。i) 进排气双VVT调节。
另外,奔腾T77Pro发动机用了三菱重工的分层式涡轮增压器,使用混流涡轮、单流道双入口涡壳及高效压气机技术,有低转动惯量和排气脉冲特点,发动机在rpm就能达到最大扭矩,而大部分增压发动机基本在rpm才能实现,转速越低,代表涡轮迟滞越小,动力输出更流畅,有利于提升驾驶乐趣。
此前,奔腾的车一直以安全为卖点,后来设计也变得有模有样,SUV多大气敦厚,如今,奔腾在核心技术方面也有了超前势头,看来自主品牌也不止是吉利、比亚迪和长安的天下,奔腾也在快速追上来。今年1-5月,车市因疫情低迷,不过一汽奔腾实现了逆势上涨,终端累计销售3.63万,同比增长12.9%。好技术和好产品是好市场的前提,希望奔腾继续发力吧。
—END—
假如您有任何购车或用车的疑难,欢迎在新浪微博与作者进行交流。
(陈富有的知乎专栏:街车)
精选推荐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