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的复工复产环环相扣,一个环节停滞,就无法正常运转。推进企业顺利复工复产,是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抓手,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。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资产规模和资金储备较小、外部融资能力较弱,受疫情影响,容易陷入流动性短缺、资金链断裂等困境,复工后就会面临资金压力之痛。此刻,亟须打通企业资金的“堵点”和“痛点”,“输血”纾困,实现企业运转流程的有机衔接。
随着中央和省、市系列惠企组合拳的打出,要精准聚焦企业痛点、难点,在打通资金堵点上下功夫,因企施策,有效解决企业资金紧缺问题,提高复工复产效率。
疏通资金堵点,重在政策落实落细。复工复产需要发挥“看得见的手”,在政策端发力。要充分发挥“网上办”“及时办”“容缺办”,不打折扣、一条不少地落实疫情期间惠企扶持政策,实现“应免尽免”,确保市场主体有最大获得感。要继续深化“千名干部进千企”活动,进车间、进厂房、进工地,沉下去服务,用心指导企业用好用足财政、金融、税收、社保、就业等各类帮扶解困政策,真正缓解企业资金和经营压力,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影响。
疏通资金堵点,还需切忌大水漫灌。要通过走访调研、全面摸排,掌握每个企业复工复产的特点、难点,精准服务,为企业顺利复工复产打通“关节”。要细化保障方案,支暖招、出实招,用“点穴式”服务让资金真正流向实体。例如,发布房租减免政策,帮扶中小微企业渡难关;为企业对接供应商,保障顺利生产;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,延长还款期限,降低贷款门槛,打通融资瓶颈......从政务服务到金融支持,从房租税费到用工社保,真正做到“一企一策”灵活应对、精准帮扶,为企业纾困助力,护航复工复产。
打铁还需自身硬。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,以及后续发展壮大,关键还在于修炼内功。只有变危为机,在这次挑战中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,才能真正渡过难关。无论是制造业求解高科技转型、还是餐饮、零售业布局发力线上求生存,要以各种形式蓄积生产力保存战斗力,利用“船小好调头”、经营手段灵活等优势“突围”,探寻新的发展路径,实现“满血”复活。
来源:孝感日报
原标题:《评论:疏浚堵点,让金融“活水”奔腾起来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