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奔腾 > 奔腾动力 > 正文 > 正文

程实举国之力推进建设制造强国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4/9/23 11:20:50
中科白癜风口碑怎么样 https://m.39.net/baidianfeng/a_5154121.html

程实系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

编者按:长风破浪,继往开来,我们又一次站在历史交汇点上,听见时代奔腾的涛声浩荡。

“二十大时间”已开启,中国式现代化新蓝图徐徐展开。天目新闻推出《读懂中国专家访谈》栏目,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、权威人士和您一起读报告。

二十大报告提出,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,推进新型工业化,加快建设制造强国、质量强国、航天强国、交通强国、网络强国、数字中国。”

根据世界银行数据,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美国,之后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;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达28.5%,较年提升6.2个百分点,在全球工业经济增长中的驱动作用进一步增强。

随着中国制造不断走向全球,中国在全球制造业领域中的角色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?加快建设“制造强国”还有哪些关键的路要走?金融业又该如何更好地支持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实体经济?带着这些问题,天目新闻记者专访了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。

中国制造业竞争基础、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逐步显现

制造业是大国重器、强国根基,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。在程实看来,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中国制造业正从产业链低端不断向中高端跃迁。与此同时,其在全球制造业领域中的地位也悄然改变。

“过去十年,中国在全球制造业领域中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。”程实表示。从规模上看,中国制造业是稳居世界第一的领头羊;从发展上看,中国制造业是全球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参与者与贡献者。“中国在过去10年连续保持全球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,制造业占GDP比重也远高其他主要制造业大国(美国、日本、德国)比重。”从增长速度来看,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在-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.4%,也高于全球平均的2.5%。

“中国是全球第一大供应国,并正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持续攀升。”程实向天目新闻记者解释,一方面,光伏、新能源汽车、家电等产业跻身世界前列,通信设备、工程机械、高铁等高端品牌走出国门;另一方面,中国制造业产品品类中有77%在全球供应占前三位,大约有一半的制造业供应链处于全面领先状态,其中以汽车、零部件、测量仪等高技术制造业为主。“可以说,中国制造业竞争基础、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逐步显现。”

微观迹象也显现出中国高端制造不断崛起的端倪。眼下,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国门、走向世界,中国品牌逐渐得到全球的认可。世界强企业中的中国公司数量不断增加,年《财富》世界强里中国企业达到家,与美国一起领跑全球。

中国制造从大到强、竞争力显著提升;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进程加快,从过去的低端制造迈向高端制造。程实认为,这些转变的背后是研发力度的加强。数据显示,我国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从年的0.9%持续提升至年的2.2%,逐渐向以美国、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的制造强国靠拢。

技术进步将持续改进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版图

当前,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大国竞争的重点。尤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之下,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制造业都在数字化转型上发力。

这不难理解。“数字化链接能够降低达成最优均衡的交易成本,促成基于既有禀赋下的帕累托改进。”程实表示,目前数字技术在服务业已经充分渗透,能够动态弥合供需缺口,提升配置效率。相比之下,格局分散、产能利用率低仍是全球制造业悬而未决的痛点,并且在消费互联网加速催生定制化、个性化需求的浪潮之下,传统制造业的供需鸿沟还在进一步扩大。

据程实观察,目前全球都处于转型过程当中,“有成效,但还不够显著。”他表示,这主要是由于制造业产业链冗长复杂,需要考虑对物料、工具、人力及资金等上下游资源的组织,企业之间又存在多方博弈,机密性与数量级与服务业均不在同一层次,这些都给制造业数字化带来了困难。

找到原因也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。二十大报告中指出,要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。《“十四五”数字经济发展规划》也提出,要以数据为关键要素,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,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,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。

程实分析,从未来发力点看,中国将利用5G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大力发展智能制造,实现供需精准高效匹配,促进制造业发展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。“技术进步提供了新的可能性,云计算、大数据和物联网支持实物资产的海量链接,区块链打造基于多方互信的共识机制,将持续改进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版图,未来值得期待。”

大国重器需要金融长期支持二十大报告指明制造业创新发展方向

客观来看,中国制造业虽竞争优势凸显,但在迈向中高端价值链上仍有阻力。

“聚焦中国制造业的一些关键技术,我们利用机器算法进行深度研究,在全球种产品类别中系统性地识别了当前中国进口依赖较高的88种关键产品,它们是国家及金融机构未来需要重点支持的核心方向。”

在程实看来,金融支持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实体经济,是金融发挥其本质职能的应有之义。“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,特别是对高技术制造业的中长期支持,既有利于满足本身经营发展的需求,也是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任务。”

10月16日,工、农、中、建、交、邮储银行等六大行及许多金融机构相继发布公告,表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。

“国际经验表明,大国重器需要金融的长期支持,而金融支持的力度也将影响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。”程实告诉天目新闻记者,根据以彭博、世界银行数据进行的测算,美国、中国、欧洲和德国制造业融资与行业规模的比例分别为19%、17.1%、14.7%和12.8%。“金融支持制造业做大做强,全球都在发力,中国的金融机构也将全力以赴。”

金融如何进一步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走向高质量发展?程实建议,一是要积极提供定制化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;二是挖掘直接融资支持战略新兴制造业的潜力;三是进一步扩容制造业绿色债券;四是通过并购帮助制造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;五是融资与融智相结合,全方位支持制造业科技升级和创新发展。

“我国在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过程中,势必需要举国之力,发挥出人才、科技、资本与数据要素优势,集中突破一些关键领域,帮助中国制造业顺利迈入全球中高端价值链。”程实说:“二十大报告强调‘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、人才是第一资源、创新是第一动力’‘推进新兴工业化,加强建设制造强国、质量强国’等,这些都为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创新发展指明了重要方向。”

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bentenga.com/btdl/13345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Copyright © 2012-2020 奔腾版权所有



    现在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