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汽集团:万辆,年均增速超10%
在中国一汽暨红旗品牌新闻年会上,一汽集团董事长徐留平分享了“十四五”的战略思考:到年,中国一汽将实现销量超过万辆,年均增长8%左右;营业收入过万亿元,年均增长8%-9%;经营效益不断增长,核心竞争能力大幅增强,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后劲持续夯实。为此,中国一汽将从多方面落实工作任务。
(1)自主品牌跃迁成长。其中,红旗品牌争取实现销量过百万,进入全球高端品牌第一阵营。此外,针对奔腾品牌,计划今年二季度正式发布全新品牌战略。
(2)自主创新自立自强。在技术创新方面,实施“创新·中国一汽阩旗(R.Flag)技术发展战略”,尽快出一批解决重大问题、满足当前急需、“卡脖子”和面向未来的关键核心技术成果。
(3)强化合作。持续深化与德国大众、日本丰田等国际伙伴的战略合作;践行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大力开拓海外市场;加快供应体系国产化、本地化,尤其把长春国际汽车城打造成高端先进的汽车产业供应链、产业链。
此外,一汽还将基于体系化、数字化、知识化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,同时,全面落实“以客户为中心、员工为根本”的方针。
会上一汽还明确了年的目标:整车销售超过万辆,同比增长超7.9%;实现营业收入亿元,同比增长10.6%以上。其中,销售新能源整车超过20万辆,同比增长%以上;红旗销售40万辆,同比增长%。
广汽集团:万辆,合资品牌仍是主力
广汽集团年的产销目标相对保守一些。广汽集团在去年广州车展上表示,集团将在“十四五”期末实现产销量万辆规模,其中新能源车型将占20%的份额,即70万辆左右,同期收入水平也将超0亿元规模。为了达成这一目标,广汽集团将围绕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核心技术两大体系推进,将在年大批量应用L3级辅助自动驾驶功能;年推出全新电子架构,并量产L4级辅助自动驾驶技术;年实现特定场景下L4级智能驾驶商业运营,且自主品牌车型全面实现电气化覆盖。为何说广汽集团这一目标显得保守?从年全年销量来看,广汽集团的销量为辆,其若要在未来五年达成万辆的产销规模,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%左右即可,相较一汽的10%和上汽的5%,这看起来似乎容易不少。虽然广汽集团拥有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两大畅销的合资品牌,同时自主阵营还有发展势头不俗的传祺和埃安助力,但市场表现稍逊的广汽三菱、广汽菲克、广汽讴歌容易导致集团整体销量增速放缓,也许这正是掣肘其拔高销量目标的因素。另一方面,广汽集团对于其年的营收目标也提出了要求,全集团汇总营业收入将超0亿元规模。广汽集团年的收入为.98亿元,要想在此基础上实现年均4%的增长,其必须推出高价值的车型来增加营收。全新汉兰达车型全系换装2.5L双擎混动系统,摆脱了以往因动力系统产能不足而销量难以突破的困扰,车型销量的提升将有利于品牌营收的增长。与此同时,广汽丰田还将在未来五年内带来全新塞那、Harrier等车型;而广汽传祺品牌也将推出搭载混动系统的全新GS8车型,众多高价值新车的加推,都将进一步增加品牌的营收。上汽集团:跻身全球前五行列,营收破万亿规模
上汽集团的“十四五”规划总体目标是:至年力争进入全球车企前五,经营规模达到万亿级。
而历史数据显示,年上汽集团的营业收入达到亿元,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接近亿元。
此外,上汽集团还发布了“十四五”国际经营战略目标,明确要从国内业务为主,转向深耕国内与拓展海外并重发展。具体如下:
(1)海外年销量力争达万辆,占集团整体销量15%左右,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超30%。依此推算,上汽集团“十四五”期间整体年销量目标约0万辆。
而年,上汽集团海外销量约39万辆,要到达“十四五”末期万辆的目标,年均年均复合增长率需要达到25%以上。而上汽认为“十四五”期间其海外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超30%,意味着万辆海外销量仍是保守目标。
至于0万辆的年销目标,鉴于上汽集团年的销量下滑10.22%至.05万辆,上汽压力之大可想而知。
(2)到年上汽欧洲市场销量达到30万辆,其中新能源车占比70%-80%。
在上汽的海外版图中,欧洲市场已然成为新五年的发展重心。有上汽集团内部人士透露,年上汽将完成超过0个海外营销服务网点布局,其中个在欧洲。上汽的目标是“十四五”期间在欧洲等重点海外区域市场实现盈利。
东风“十四五”规划草案:推进品牌向上,打造商品长板
在上汽、一汽之前,东风集团股份早在年11月就发布了公司“十四五”规划草案,其中提出:本公司将聚力夯实核心主业、全面实施“四化”转型,推进商用车、自主乘用车等业务高质量协同发展,加快改革、持续创新,通过变革组织和激励机制创新来构建竞争优势。
根据东风汽车“十四五”规划草案,在商用车领域,其将继续打造领先优势,致力于成为卓越的物流运输解决方案提供商,跻身国际一流商用车企业行列。
而在乘用车领域,东风汽车“十四五”规划草案主要聚焦自主版块,其中明确:将通过自主掌控核心技术和资源,推进品牌向上,打造商品长板,实现服务转型和组织、管理、营销变革。具体举措主要有如下三点:
值得一提的是,为支撑“十四五”期间东风自主乘用车事业目标及技术中心“打造行业领先的研发事业”战略愿景达成,东风汽车集团决定对技术中心组织机构进行优化调整。年1月13日,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召开体制机制改革动员会,发布技术中心组织变革方案、干部人事改革方案。明确要把深化改革作为建设卓越东风和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一环,将改革成果体现在核心技术掌握、人才活力激发、发展质量提升等方面。基于行业领先的模块化架构理念,“十四五”期间,东风汽车自主乘用车全面平台化,且集团内共享,以大幅度降低成本、提高车型投放效率。同时,整合集团内自主乘用车品牌标识,准确向客户传递品牌价值。
东风在乘用车板块发展并不顺利,且产品价格主要集中在10万元以下。为顺应消费升级趋势,东风推出“岚图”品牌,未来将承载集团的电动化、智能化技术。东风技术中心的改革方向之一,是要实现技术变现,支撑自主乘用车高质量发展。显然,聚力发展高端品牌“岚图”是其中一大要务。
理想汽车设定年销售万辆的小目标7月1日,理想汽车在微博上发了一篇关于理想汽车六周年以来的万字公开信,在心中对企业过去的发展做了回顾,并称:“年的目标是万辆的销量,希望成为更多家庭用户的选择”。
五月份理想汽车的销量经历了一次波动,哪吒汽车在销量上略高于它,掉出了造车新势力前三名。但六月份,交付辆,理想重回前三,增长.6%,环比今年五月则是增长了78.4%。今年3到6月共交付辆,同比增长.1%,环比增长39.7%。
究其原因,是5月25日理想ONE最新款上市,一部分人处于观望状态。到六月是理想ONE上市后销售的首个完整月,销量爆发是很合理的。交付量也不一定完全反映真实的销量,综合6月订单量突破一万辆可以说新款理想ONE卖的还是不错的。
比亚迪:凭新能源车型达成万辆目标
从最新公布的销量数据来看,比亚迪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达296辆,较去年同期增长超一成。同时,新能源车型6月销量同比激增.1%。表明比亚迪车型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,而其新能源车型的销量也占品牌车型超八成的份额,新能源车型已然成为比亚迪品牌的销量主力。无疑,这优秀的销量走势,给其定下年年销三百万辆计划提供了充足的信心。不同于上述拥有多品牌的车企,比亚迪想要实现年销万辆的目标仍存在较大的挑战。其轿车部分年全年累计销量为辆,要想在五年内达到万辆的销售规模,其必须保持较大年均增长幅度。但这万辆的销量目标不单指乘用车部分,还包含了商用车的份额,以及全球市场的销量。因此,对于比亚迪而言,其想要达成这一目标,新能源车型将是其主要发力的重心。长城汽车年目标销量万辆营收超0亿元6月28日10点,长城汽车战略公布会正式开幕。在公布会上,长城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建军公布长城汽车战略目标,将在年实现年销万辆目标,其中80%将是新能源汽车,营业收入将超过0亿元。
长城汽车的销量增长迅速,战略目标并非没有依据。根据长城汽车发布的销量上看,5月销售辆,同比增长6.2%;海外销售79辆,同比增长.5%。长城汽车1-5月累计销售辆,同比增长65.3%。
单看5月销量兴许没有说服力,让我们再看看长城汽车年总销量。长城汽车年共计销售新车辆,同比增长4.8%,延续第五年突破百万大关。其中,哈弗品牌共计销售新车辆,哈弗H6年销量达辆;长城皮卡销量达到222辆,同比增长51.2%,市占率近50%;欧拉11、12月销量延续破万,全年销售新车辆,同比增长44.8%。
长城汽车不仅销量优秀,“黑科技”也不少。长城汽车在战略公布会上发布了多项黑科技,其中有一项为“胶原蛋白出风模块”,据称可以在顶灯集成万向风口实现美容护发效果。
零跑朱江明:年底前推出8款新车型,销量目标80万辆目前,据零跑官方表示,C11和T03等车型已经开始着手在金华AI工厂进行生产,而S01车型的生产也正在往金华AI工厂迁移,未来该工厂将会成为零跑主力生产基地。随着未来车型和生产需求增多,届时将会再次扩大工厂,但现阶段并不会盲目扩张。
据悉,年上半年零跑订单突破2万台,截止到7月1日,零跑上半年共计获得订单台,位居造车新势力第四位;累计交付量为台,实现连续四个月上升。其中,零跑T03单车型6月上险量位居新势力单车型第三名。
在发布会现场,朱江明对外发布了零跑汽车2.0战略——即到年,实现年销量80万辆。
为达成这一目标,朱江明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战略规划,“我们将持续投入计算中心建设,在智能化领域达到领先水平,尤其在智能驾驶,智能座舱,车联网以及动力方面,持续打造核心优势。”
朱江明透露,在产品端,零跑汽车在年底前推出8款车型,覆盖35万以内的价格区间,年进军海外市场;在制造端,实现数字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的制造模式转变,最终通过打造智能制造平台向着工业4.0的目标前进;在技术布局上,智能化领域三年内超越特斯拉。
恒大汽车年产销量目标万辆,年达到万辆!3月25日,恒大汽车发布年全年业绩报告,恒大汽车董事会主席肖恩在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,公司立志把“恒驰”打造成享誉全球的民族品牌,目标是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、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,产销量目标是万辆,年达到万辆;核心技术必须世界一流,知识产权必须自主拥有;产品品质必须世界一流。
目前恒大汽车的新能源整车业务并未给自己创收,根据年报显示,恒大汽车年总营收.87亿元,同比上涨%。恒大的汽车业务主要包括两部分,健康管理和新能源汽车。在全年,健康管理业务的收入为.99亿元,毛利润为28.13亿元。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收入为1.88亿元,毛利润为-1.18亿元,净利润为-52.20亿元,而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收购的卡耐新能源电池销售。
恒大汽车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,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累计总投入亿元,在整车研发设计、动力电池、自动驾驶及智能网联等领域的投入为亿元。按照恒大汽车此前发布的消息,今年下半年,恒驰就会陆续量产。
从上述已公布的车企计划以及仍未公布的车企销量计划来看,年各车企年销量目标总和预计能达1.2亿辆,而年中国汽车销量仅0.25亿辆。换言之,未来五年内国内汽车市场的产销量需实现0.95亿辆的增长。
面对境况日渐复杂严峻的市场,在“十四五”的逆风生长环境下,车市必将引起更为激烈的竞争,面对如此变局,各车企必须拥有展现出更强劲的臂力,才能在新时代下赢得胜利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汽车物流分会
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